除了有「終隔一層」之感,還覺得表達力打了個大折扣——由於坐著而難運丹田之氣,說話少了抑揚頓挫,而身體語言也貧乏多了,至少不能做「指手畫腳」的大動作。
所謂「佛要金裝,人要衣裝」。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在正式休閒的穿搭上,男性最典型的選擇有休閒西裝外套、襯衫、T恤、牛仔褲(jeans)、球鞋(sneakers)或皮鞋。
如果不清楚應邀場合適宜的服裝要求,建議還是先詢問朋友或上網搜尋,才不會到了現場發現穿搭太突兀而鬧了笑話喔。女性在這個分類之下的打扮有較多選擇,如時尚(stylish)且顏色較鮮豔的上衣、洋裝、背心(vest)、牛仔褲、涼鞋(sandals),也可以另外搭配一些顯眼的配件(accessory)或飾品(jewelry)來提升整體造型。女生的商務正式穿搭通常建議採黑色商務西裝外套,搭配同色系的俐落西裝褲(dress pants)或及膝的鉛筆裙(pencil skirt)。男性最適合的商務休閒穿著則以剪裁合身(tailored-fit)、舒適(comfortable)為主,可以選擇不搭配領帶。對女性來說,商務休閒的服裝建議挑選剪裁簡單俐落(sleek)的設計,顏色宜淡雅且不要有太多花俏的圖案
商業服裝(business attire)會依活動類型、產業場合(occasion)而有不同的服裝規定(dress code)。除了上述的三種商務穿著風格外,國外針對特殊活動場合也有其它服儀規定,如半正式禮服 (black tie attire)、雞尾酒會禮服 (cocktail dress code)等。相反地,美國繼續對台軍售,才讓台灣有跟中國談判的籌碼。
不過,現實層面來說,報告分析中有提及多數美國民眾並不知道,如果真的實現上述任一政策,會對「美中關係」或「台海安全」造成什麼樣負面的影響。美國行政部門從白宮到國務院,一直到現今都仍遵循美國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而中國也是持續堅持其「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因此現實面上仍難以實現。Photo Credit: 2021 Taiwan Brief 不過,《霧谷晶策》認為國際社會是比誰「拳頭大」的硬實力,今天中國不會因美國停止軍售而放棄統一台灣的野心。從這角度看來,即便美國的民意如此支持「台灣獨立」,但實際層面根本難以推行。
美國民眾支持協防台灣的概念,其實也很難更動拜登政府的方向。芝加哥全球事務協會長年以來追蹤有關美、中、台三方相關議題的民調,而此次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就是美國民意在支持美軍協防台灣抵禦中國入侵上,首度過半。
美國人如何看待美中、美台關係? 首先,第一則民調詢問「下列何種關係,你覺得最適合形容美國與中國、台灣的關係?」數據顯示高達六成的美國民眾認為,台灣是美國必要的夥伴(Necessary Partner, 30%)和盟友(Ally, 30%)。《霧谷晶策》分析,若從以上四項「友台」的民調結果來看,台灣確實值得開心。這代表美國政府在推動上述政策來看,是有民意支撐做為基石。相反地,台灣自2013年起於美國人心中好感度逐年上升,從2013年的52分,上升到今(2021)年的57分。
報告指出,同意和反對軍售給台灣的比例是50%比47%。相較於2018年3月時的45分,可說是大幅降低。相較於2020年以及今年三月的41%、40%,可說大幅上升若能夠請指揮中心正面回應類似個案民眾可以參考的應對指引,相對對於這些可能會面對類似狀況的民眾來說,也會比較安心。
但某些特定媒體我是毫不抱有期待就是了啦,唉。不管是在社會道德面、法律面與健康都是無法接受的。
延伸閱讀 《星期天晚上》S1EP11|台灣也有「疫苗猶豫者」。理所當然的,這個事件也有記者在中央疫情記者會中對指揮中心進行提問。
好,靈體脫離,回到現在(到底想玩通靈王哏多久)。文:阿肯 話說,從去年2月開始,我們已經幾乎習慣了每天下午兩點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後面我會簡稱為中央疫情記者會,與地方疫情記者會做區隔)。對此,今(25日)中央流行疫情記者會上,有記者就詢問指揮官陳時中是否會呼籲吸毒者暫緩接種疫苗,陳時中則神回:「應該要呼籲大家不要吸毒。因為高端也才剛開始進行施打,對於類似特例的狀況可能並不會有足夠的案例數據支持,此時提問的方向就會需要擴大到其他疫苗在其他國家施打時,是否也有類似個案施打疫苗時產生不良反應,以及需要如何因應。畢竟,雖然是極少數,但施打任何疫苗都可能產生特定風險。接下來,因為雖然是個案,但也可能有某些類似的個案,是因為不得不為的因素,比如說接受治療中必須透過特定藥物加強止痛,又或者是因為某些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需要使用與毒品類似成分的藥物等,這些特例未來也可能要接種武漢肺炎疫苗。
甚至有某些網友還透過改圖諷刺每天媒體記者的提問。也才能夠達到媒體應當發揮的作用。
」 為何我說這記者毀了一個好問題呢?而這個問題又該怎麼問呢? 首先,以UX教學的過程,當我講到問卷調查或者是訪談時,我常會用編寫程式的概念 「Garbage in, garbage out」當作給學員的重點提醒之一。若指揮中心有所準備,相信會提供其他國家在施打疫苗時碰到這種特殊案例的相關經驗,就算沒有,也會變成未來可能需要持續追蹤的狀況,這議題未來就可以持續被追蹤下去。
在這阿肯引用媒體報導內容如下: 國產高端疫苗23日開打,開打進入第三日目前出現4例死亡時間與打疫苗日期相近之案例⋯⋯其中39歲的彭男23日接種疫苗後,昨(24日)被發現昏倒在浴室,送醫後宣告不治,並被查出有多次吸毒的前科。就算目前沒有,也跟前一題一樣,可以變成之後相對可以持續追蹤的議題。
那麼就讓我們時空倒流到8月25日的中央防疫記者會現場,並且讓阿肯的超靈體「附身合體」到這位提問的記者身上吧(喔咿這是什麼通靈王哏啊)。後記 昨天阿肯發了這篇文章後,獲得各位好朋友的支持,讓這篇文章增加了不少流量。但也因此,我看到某媒體記者對於本文有些指教。那麼,這個問題該怎麼問呢? 以我的觀點來說,如果把這個問題拆分成兩個部分,並且加上正面明確的敘述,這個提問應該會得到不錯的結果。
而在8月23日高端疫苗開始施打後,就有傳出某位毒癮犯者,在施打疫苗後隔天上午施打毒品,中午就過世的事件。當然我們知道吸毒絕對不應該,但因為在目前可能有某些即將要施打疫苗的民眾可能因為接受治療,必要使用與毒品類似成分,例如嗎啡之類⋯⋯的藥物,那如果類似這種例子要施打高端疫苗的話,依照過去國外施打其他疫苗的經驗,指揮中心這邊是否有收集相關的資訊,或者是明確的指引? 另外,某些正在戒毒與戒除藥物使用過量的民眾,在施打疫苗時,是否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這部分也麻煩請指揮中心做說明。
在此,阿肯透過以下的文章回應,也請各位朋友與媒體記者朋友多多指教。當然,我相信應該有不少人想問提問的記者是哪家媒體的,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
中央防疫記者會現場,阿肯附身記者提問: 部長不好意思,昨天有一例施打高端疫苗後的死亡案例,該案例目前知道疑似有藥癮與施打毒品的狀況。當然另外一個面向是,如果有藥物成癮或者吸毒的民眾(欸拜託真的不要),看到了指揮中心的回答,也會思考目前身體的狀況是否該施打疫苗,或者採取比較保守的防疫措施。
讓阿肯來解釋一下我的提問方式背後的脈絡,以及我如何拆解問題,以盡可能獲得正面的答案。所以在提問時,必須先把針對該死亡案例的背景因素先快速闡述,讓問題焦點不會跑歪掉。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背後的脈絡是,某些正在戒毒或者藥物過量的民眾,他們可能會在意自己身體所殘留的毒品或藥物成分,在施打疫苗後仍然可能會引發不良反應,此時對於這些人來說,當類似的死亡案例產生時,就會反射到自身的情境,開始擔心害怕施打疫苗後對自己的影響。但是,現場進行提問的媒體記者顯然毀掉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而在過程中民眾的關注與討論焦點,除了每天的確診人數外,另一個就是記者會現場,媒體記者與疫情指揮中心的問答。當然,我相信沒有一個媒體記者,想要讓自己變成記者會當天被人討論的「笑話」,既然如此,我相信在記者會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進行提問,想辦法讓問題問對,才能真正幫助觀看記者會與報導的民眾瞭解正確的資訊。
而這次記者的提問顯然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就算目前沒有,也跟前一題一樣,可以變成之後相對可以持續追蹤的議題。
文:阿肯 話說,從去年2月開始,我們已經幾乎習慣了每天下午兩點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後面我會簡稱為中央疫情記者會,與地方疫情記者會做區隔)。若指揮中心有所準備,相信會提供其他國家在施打疫苗時碰到這種特殊案例的相關經驗,就算沒有,也會變成未來可能需要持續追蹤的狀況,這議題未來就可以持續被追蹤下去。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